一位高中剛畢業的印尼女孩,因為本國的政經環境動盪不安,為覓得更多生存機會,在印尼當地仲介的引介下,住進環境極差的訓練中心。訓練完成後,便到香港當家庭幫傭。雇主、仲介的雙重剝削,讓她受不了而決心逃出來,被香港當地的菲律賓移工組織所設之庇護所收留。

在那裡,她一邊了解印尼政府是如何地無能,香港法律對她們的保障和不公之處,她思索著:「為什麼人家可以做,我們印尼人不行?」於是在假日,她們從公園漸漸開始印尼移工的組織運動,告訴香港當地印尼移工自身之權益,提供法律諮詢與諮商服務,並透過諮商的過程做培力。

別懷疑,一切工作都是在假日進行(也只能利用假日,平日她們仍繼續家庭幫傭的工作),而進行場所都是在印尼勞工聚集的公園,而非乾淨明亮寬敞的辦公室。一切都是無償、自發性的。

漸漸地,組織運動越來越壯大,香港當地已經有50多個印尼移工團體(沒錯,是團體,不是個人),不過這些團體大多是小小的,有的從事文化活動、有的屬宗教性質,有的參與社會運動。

而這女孩,和我一樣今年25歲,是ATKI的會長,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,正坐在我斜前方和大家分享著印尼移工在香港的組織運動經驗。我被她的自信、使命感,和18歲便隻身前往香港打拚的背景深深地感動著。

或許和她同年紀,又同為女性,同在做組織工作(不過人家是會長我是志工><"),因此在心裡自動把她的許多特質和自己相連結。自己接觸移民議題也有一段時間了,但卻沒有這樣的自信,她的故事和分享激勵了我,讓我相信自己也可以實現夢想!

雖然不是那麼地頻繁,但開始異文化的接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而在今天,我似乎才明白,似乎開始有點懂得,如何不將和自己不同文化的人當成特別的一群人看待(無論將她們視為需要幫助的弱勢者、和我特別不一樣的人、還是比我低層次或高層次的人)。

真要談跨文化地接觸,和自己不同文化的人何其多,我想只要能夠平等地將對方視之為「人」,就是「人」,由「人」的本質出發,只是這個人和你有一些不樣的地方,不論這不一樣是多是寡,帶著一顆尊重與包容的心,你便會看見這個人的價值所在,而能夠平等地、自然地與其相處,如同對待身邊的朋友一樣。

不過我要強調的是:跨文化的學習是一輩子的功課,因為這世上沒有一個人和你是一模一樣的,只是差異的多寡而已。因此,我們都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。

後記:今天移工經驗分享結束後,我留下來和姊妹會兩位工作人員(一位泰籍一位台籍)聊了一下,從她們的身上,在姊妹會這個組織裡,我看見不可能中的可能,這是最近最令我感動的地方吧!或許這麼說會跌破大家眼鏡...但拋開社工倫理,拋開學校養成教育所給我們的枷鎖,一切都變得可能...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ghui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